喝茶,重道!
摘要:“一壶茶一世界,一壶茶一宇宙”,生活中处处有茶。物质层面的“开门七件事”是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,精神层面的“开门七件事”是“琴棋书画诗花茶”。一个人若只讲究物质化的“开门七件事”是不够的,那只能维持生存;要有品味生活,则还须有精神上的“开门七件事”。两者皆离不开茶。 谈及这精神层面的“开门七件事”中的茶,华源茶业小编插播一则小故事:话说大约1200多年前,有两位煎茶高手PK了一场,成为中唐时期重要的茶事件。这两位高手就是常伯熊和陆羽,而裁判员是御史大夫李季卿。他在宣慰江南时来到临淮县,当地人说常伯熊善茶,李季卿就立刻把他请来。这常伯熊,身穿黄衫,头戴纱帽,手持茶器,口通茶名,熟练流畅且动作优美。区分指点,令左右刮目。等到了江南,又有人向李季卿推荐陆羽。陆羽来时只穿着“野服”,随身带着茶具,操作程序和常伯熊的差不多,但是动作不优美不精致。李季卿有点瞧不起他,喝完茶就让手下取了三十文钱赏陆羽。这让陆羽痛感羞辱,回家写了《毁茶论》。 事后,世人评价认为陆羽的茶是道,其境界远远高于常伯熊。而常伯熊也知自身不足,所以将陆羽的茶道广润色之,大力宣传,最终使得饮茶成为唐朝盛风。所以,小编认为他是陆羽的“铁杆粉丝”。可1200年之后,华源茶业小编却发现,如今很多人品茶走得却是常伯熊之路,而非陆羽之道,喜好华丽的茶艺表演,泡茶技法的展示成了文化创意,功利性和娱乐性到处显现。日本学者陈舜臣在其名著《茶事遍路》中,曾写下这样一段话,很让人深省。“与其说茶道在中国绝迹,不如说是未留下形式。茶道是将所谓的‘日常茶饭’中的‘茶’非日常化,通过在现实中建立虚构的操作过程,重新思考人生。这在中国虽然是一种潜伏之流,却并未像在日本那样成为一种形式而传承下来。” 日本茶道更多的不是“美”,而是“静”,是恪守仪轨的庄严感。没有多余的语言,花哨的动作,漂亮的华服,只有程式和礼仪,静静伺茶,慢慢品茶。当你看到事茶者面对一碗茶汤,如此庄重和安宁,内心也不由得对其有了崇敬感。于是,茶之道就产生了,形成了一种类似参加宗教仪式的神圣感。 为了这种“静”和“空”,那些茶室内的摆设都以简约为主,事茶者可以是老者,也可以是男性,重要的不是人是否美艳,而是事茶人的敬茶心。这样的品茶才是我们所真正需要的,是精神层面上所追求的。故而,喝茶、品茶,不在艺,而在道。想了解更多茶叶相关知识,欢迎咨询华源茶业在线客服!